把赤目四十八瀧心中未遂的電影與小說看完了
是部看完讓人會想振作的作品*爆
(寺島姐好美
讓我開始期待愛的流刑地了
雖然不喜歡渡邊淳一
可是這電影版的卡司好強
男配角有仲村徹和佐藤浩市這兩位我心中的帥阿叔>///
嗯?我是不是跳過男主角了? XD)
嘛嘛
由於小氣不想花一千六買DVD,所以在中國的網站找了載點
因此看了些影評
欸,影評果然是不能全信
什麼"未遂的殉情" "揪心的愛情" "落魄作家流連貧民窟,與妓女相知相惜"之類的描述,實在是會讓人嚴重誤會這個故事啊 = =;;;
然後又看到時報當年出版小說時,用了日本文學四色情來包裝它
村上春樹的人造衛星情人代表白,辻仁成的海峽之光代表藍,吉本芭娜娜的廚房代表橘
而這本車谷長吉的赤目四十八瀑布殉情未遂則代表了紅
欸,也難怪詮釋學可以討論那麼多東西...
其實不論看電影或小說
我所感受到的紅色雖然強烈,卻也短暫
比如開頭綾所穿的紅衣、畫的紅唇,聖子大姐回憶裡穿給爸爸看的紅高跟鞋,綾在生島與自己的小指塗上的指甲油,綾一口飲去生蛋後留在杯緣的口紅印等等
故事整體基調、氣氛其實是淌著髒污黃漬的陰鬱灰白
連裡頭人物所流血液都讓人感到不是充滿生氣的鮮紅
而是像乾掉的血塊般,泛出黑光
電影的開頭與結尾是一個小孩在瀑布捕蝶,很是夢幻
小說則較現實,殉情未遂十二年後,四十五歲的生島病入膏肓,回憶起當初在尼崎發生的事,結尾則是殉情未遂後六年他曾回到尼崎,發現過去的一切已人去樓空
不過我很喜歡電影所使用的捕蝶的意象
在小說裡,生島曾憶起小時候喜歡追逐蝴蝶,高中時熱愛採集標本而流連山中,美麗的蝴蝶對他來說象徵了對孤獨的憧憬,捕捉到蝴蝶的喜悅像是登天,他有如戀屍癖般地在玻璃箱內放滿標本
長大後的他辭掉東京的工作,來到已衰頹的大阪尼崎舊市鎮
整個夏天窩在與刺青師、黑道、妓女雜處的照不到光的小房間裡
做著日薪不到三千的串串燒物的工作
讓病死肉、臟器的腐臭味包圍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最後殉情會未遂的原因了吧?
生島所嚮往的只是搜集死亡的孤獨,哀愁感,而非死亡本身
在尼崎遭遇的一切人事物
背上刺有迦陵頻伽,如極樂之鳥般,生來就為帶給男人歡悅的綾
最後也都成了生島記憶中的標本,逐漸腐蝕
電影及小說都是由生島的視角出發
所以無從得知綾對於生島究竟抱持什麼樣的心情
和已是白髮的黑道刺青師雕眉在一起,偶然地遇見住在樓上的沉默孤獨的頹圮青年
一夜激情能算是相知相惜嗎?
也許是嗅出生島喜歡絕望的事物
所以才會在哥哥欠下賭債把自己賣掉後,決定拜託生島帶自己逃到這世界以外的地方嗎?
在天王寺站的置物箱前,綾雖然說著"我好高興你在等我",但是否已看穿生島前一刻正祈禱自己不要出現呢?
在赤目瀑布,努力跟隨面無表情兀自快步前進的生島的綾
是否終於瞭解生島並不想和自己一同殉情,所以才說自己無法殺了生島呢?
又說不定,綾只是想從生島這樣懦弱卻又一本正經的男人身上,實驗是否有真愛這種東西
畢竟像哥哥把黑道組織的一千萬賭光,因為怕被放入汽油桶內灌水泥丟到海裡,所以將妹妹賣到博多當妓女這種事,聽起來寫實卻又很不真實呀...
這部電影雖只呈現了小說裡的幾個重要場景
本身與小說相較起來是較破碎、片段的
可是卻也有許多小說裡所沒有的,導演、編劇的巧思
小說裡聖子大姐給生島照顧的是櫸樹
電影則改為和生島稱綾為綻放的花朵相呼應的只在夜裡開花的夜來香
小說住生島隔壁的老妓女與男人交媾時會喃喃唸著無意義的語句
電影裡老妓女則是唸著山手線沿線的站名
我最喜歡的兩個場景也是小說裡所沒有的
逃亡途中,綾與生島在天王寺的旅館裡做愛後
綾拿岀指甲油塗著腳指,又跳到生島身旁說也給他塗塗
便欣喜得為兩人的小指塗上桃紅色的指甲油
還有決定不殉情後兩人搭上回大阪電車
綾靠著睡著的生島的肩
突然想到了什麼
打開提袋,拿出一盒森永牛奶糖拆開
像小孩子一樣小心翼翼地打開包在牛奶糖外的薄紙
煞有其事地放進嘴裡
綾邊嚼著牛奶糖邊折著薄紙若有所思
電車在八木站停下
綾突然起身說要從這裡轉車到京都,再轉往博多去
然後把口中的牛奶糖塞進嚇醒的生島嘴裡,不捨地看著他,衝出即將關閉的車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