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晚上和力打聊到小棉被和小毛毯的事

它們有個專有名詞
叫"security blanket"

與小棉被和小毛毯帶給持有者意義相近的物品
叫做"security object"或"comfort object"
這些,都是Winnicott所稱的"transitional object"(過渡性客體)

這樣的object(客體)有著使人舒適與安慰的作用
消抵接觸到外在現實(世界是無法控制的現實),至使內在現實感到焦慮、不安(我竟然無法控制一切,我不夠好,不足以應付外在世界)的情緒

(小棉被之於我雖是外在的,但我卻能絕對地擁有它)

由此衍生
一些固定的行為模式、腦內的幻想、預想情節(自己以為能控制一切的幻想)等等
則稱為"transitional phenomena"(過渡性現象)

 
近年有些迷文化的研究
也應用了這個理論、概念
來理解宅宅對"偶像"的"依戀"

(偶像不是屬於我的, 但我對他的愛是屬於我的)
 
其實宅宅的"依戀"
不只是對"偶像"那個人本身
還包括了宅宅本身發展出來的一連串與"偶像"相關的"過渡性現象"

這個blog,我寫下的字句、我的書寫行為、我所選擇的寫作策略
都包含在其中
在這裡與捧由親姑的互動
也是

這些transitional object
令我感到舒適、安慰
需要處在這個transitional phenomena
我才能消抵無法控制外在世界的焦慮與不安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一個人能夠永遠地逃避內外在的現實嗎?
我想應該不行吧
transitional之所以為transitional
是由於它的功能、作用在提供
銜接"內在"與"外在"現實的橋樑
而非一個用來逃遁的空間
 
做為一個宅宅
我想要擁有這樣的認知,與PRIDE。
 


搬到roodo(yam)
我同時也開始了一項試驗
那就是把我的情感(比較屬於個人,較"尖銳"的部份)
從blog移除掉
(我自認為已經儘量做到了)
並且在裡頭創造許多冗長、該斷不斷的句子
以及看似無意義的贅詞、自己變造、創造的新詞
試著創造出某一種風格, 只屬於自己的(像個"笨蛋"的)風格, 
來抵禦我在心智不夠健全,產生"分裂"的防衛機制的情況下,
被我視為"全壞"的"學術研究"、"理性語言" 

預備遷移到pixnet時
因為某些操作失誤
所以原本blog的fakeorgasm這名字註冊是註冊了,卻無法使用
索性就再註冊一個新名字
ihforevolution

Igawa Hitomi   Fake Orgasm REVOLUTION

Igawa Hitomi 井川一未,又或者通常被稱之為笨太的,這個我
是真我,也是假我
同時也是一個過渡客體

我用它來創造與別人的連結,並且產製快樂,偽裝高潮
(偽裝倒並不是因為我認為那些快樂高潮都是不真實的
而是因為我認為高潮,那個頂點,是不可能碰觸得到的
它原先並不存在我的世界裡
所以我無從知道自己感受到的高潮就是高潮
我只能假設那是,也許是。)

加入網路ID在其中, 我想也象徵了blog裡沒有"我"的階段試驗的結束
並且期待"我"
能在這裡展開一個REVOLUTION
能夠將許多分離、斷裂、錯置的我
重新整合成一個較完整的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hforevolution 的頭像
    ihforevolution

    愛惜肝醣→沒有就是,沒有。

    ihforevolu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